摩根大通于9月4日宣布,2020年2月28日起,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國債將被納入其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GBI-EM),并將在10個月內分步完成。
跟蹤GBI-EM的資產規模約2260億美元,完全納入后中國國債所占權重將達到10%的上限。高盛預測,此次納指將引入約300億美元指數追蹤資金。
完全納入后,人民幣債券也將成為該指數系列第一大計價貨幣債券。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對于配置新興市場資產組合的投資者來說,GBI-EM是公認的業績比較基準之一,因此中國國債納入該指數且權重達到10%這一上限,這也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市場的肯定。
上證報獲悉,在進一步提升境外機構投資便利度方面,近期央行在豐富風險對沖工具,便利資金跨境匯兌,優化稅收安排,提升交易結算便利性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改革。
9只國債所占權重達上限
對于此次納入指數的標的,摩根大通方面稱,符合納指標準的國債共9只,包括已發行的6只債券及3只定于2019年四季度發行的新債。完全納入后,中國國債所占權重將達10%的權重上限。具體來看,10%的權重將分為10個月納入,每月納入1%的權重。
摩根大通研究報告顯示,已經發行的6只債券分別為19附息國債04、19附息國債07、19附息國債06、18附息國債23、18附息國債28、18附息國債27,均為近兩年發行的流動性較好的活躍券。
“確實有很多境外投資者反映,希望將流動性較好的券優先納入,希望券的活躍度、交易的便利性、價差可獲得性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接近央行人士介紹。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境外機構買債的對手方主要是境內銀行間市場的做市商,相關部門也在推動做市商更好發揮作用,優化完善市場基本制度,幫助提升現券市場流動性。
今年4月1日彭博公司宣布,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如期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并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人民幣債券資產將在指數總市值中占比6.06%。
與之相比,摩根大通旗艦指數GBI-EM的側重點則有所不同。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被使用得最廣泛,代表性也最強,而GBI-EM側重于新興市場。
“對于做新興市場資產配置組合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GBI-EM是基本的業績比較基準之一,因此中國國債納入該指數,也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國債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確認。”他表示。
據介紹,GBI-EM分為三個大的系列,其中EMBI部分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GBI是以本土貨幣就是人民幣計價的國債,此外還包括新興市場公司債,其中人民幣計價系列是重點希望納入的。
此前,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中國債券市場國際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債券市場納入國際主要的債券指數,充分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信心,以及對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成果的認可。
300億美元“活水”入債市
“這次納入指數,中國債券達到10%權重上限,所以帶來的資金量非常可觀。”接近央行人士表示,雖然此前納入的指數追蹤規模可能更大,但以往中國債券占比并不如此次高。
GBI-EM追蹤資金規模約為2260億美元,據高盛預測,此次納指將為中國債券市場引入約300億美元指數追蹤資金。納入GBI-EM的9只國債,也將于2020年2月29日被納入綜合發達市場指數(GBI-AGG、GBI-AGG Div和GABI),而中國國債在JADE全球指數權重也將增加10%,調至權重上限20%。
“對于全球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債券市場跟蹤指數做被動配置是主要的投資方式,因此旗艦指數的納入會帶來實實在在的資金流入。”上述接近央行人士稱,除了跟蹤做被動配置,有很多基金產品參考這些指數進行主動管理配置,可能帶來更多的資金。
他進一步表示,由于目前全球債券收益率處于低位,比較而言,我國債券收益率非常可觀。因此指數含有中國債券的情況下,業績比較標準可能就會提高,對于非被動配置盤來講,為了達到最低的業績比較標準,投資經理可能就會考慮超配中國債券,或者配到持平。
近年來,隨著中國債券市場不斷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度明顯提高。尤其是今年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后,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交易量也明顯提升。
截至2019年8月底,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數量已超過2000家,較2018年末增長了900多家。2019年1-8月,累計達成交易量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30-40%。截至目前,境外投資者持債規模超過2萬億元,占境內債券市場托管總額的比例約為2.5%。
大幅度改革調整在路上
據悉,央行近期還在豐富風險對沖工具、便利資金跨境匯兌、優化稅收安排、提升交易結算便利性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改革。
去年8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期限暫定3年。
“稅收方面,有些境外機構提出3年之后怎么辦的問題,還有債券標準方面的問題。據此,央行也在積極地與財稅部門溝通,爭取進一步進行明確。”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在豐富對沖工具方面,該人士提到,匯率對沖方面,在債券通的渠道下,央行在與香港方面的主管部門研究優化香港結算行的外匯風險對沖制度安排,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有競爭性的報價。
而在利率風險對沖方面,該人士表示,央行在研究如何優化完善境內的利率衍生產品,推動NAFMII和ISDA兩個協議有效銜接,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利率衍生品。
值得期待的是,富時羅素公司旗下的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將于今年9月宣布是否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中。
據了解,富時羅素已將中國債市納入其新興市場國債指數(EMGBI)、亞洲國債指數(AGBI)和亞太國債指數(APGB),但仍未納入其旗艦指數WGBI。該指數追蹤資金規模約為2萬至4萬億美元,若成功納入,中國國債所占權重將達5-6%。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