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A股投資者交投熱情升溫,A股“避風港”——上證50ETF期權最近又一次刷新了持倉紀錄。截至9月11日收盤,50ETF期權合約總持倉達431.91萬張,創歷史新高,較七個交易日前增加了三成。次日該品種交投熱情延續,至收盤持倉維持422.28萬張的歷史高位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期權持倉不斷創新高,折射出機構保值的需求越來越大。不過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期權市場面臨的開戶門檻較高、對沖工具不足的現狀仍限制了市場發展。日前召開的證監會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議提出,要繼續豐富期貨期權產品。我國期權市場有望穩步擴容,建議投資者提早布局期權市場。
杠桿效應顯現
在期權市場博弈的資金近期非常活躍。9月以來,50ETF期權的持倉量快速攀升。9月2日,50ETF期權持倉量尚且只有329.04萬張;9月11日,50ETF期權的持倉量已創下431.91萬張的歷史新高,僅用7個交易日飆升超過百萬張,增幅超31%。截至9月12日收盤,50ETF期權的持倉量為422.28萬張,為歷史第二高位。
在持倉量激增的過程中,雖然單日飆升192倍的“神話”已難再現,但期權市場依然展現著杠桿效應。以中秋假期前的9月12日為例,當天上證50指數午盤拉升,上漲1.43%;50ETF期權看漲合約全線大漲,其中50ETF購9月3100合約大漲50%,50ETF購9月3000合約大漲44.11%。部分合約在9月份還曾出現盤中漲超300%的表現。
方正中期金融衍生品研究員彭博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資金在期權市場主要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買入股票,并用期權套保,這更多是大資金的操作方式;另一種是純粹的利用期權進行多空組合操作,如做牛市價差。此外,還有部分資金在做投機。
國投安信期貨期權業務部行政負責人洪國晟說,在中秋節前,50ETF創下年度新高,接下來市場對多頭行情還是比較期待,買入看漲期權的參與者比較多。同時,由于9月合約接近到期,時間價值開始遞減,在這個過程中,主力月份合約持倉量會持續增加。
據了解,在這波行情中,有私募提前買入認購期權,隨后在利好因素頻出的情況下斬獲頗豐,甚至有機構組合中期權部分的收益已經達到200%-300%。
不過,對于期權的所謂“財富效應”,上交所此前曾發文提醒,慎防臨近到期日買期權的風險。上交所稱,市場上有些觀點鼓吹一種近乎無腦的期權買方套路,美其名曰“末日彩票”。這些觀點推薦投資者在每個月合約到期日當天或者前幾天買入跨式期權組合(同時買一張平值認購、買一張平值認沽),在合約到期日平掉該跨式組合獲利。但測算數據顯示,這類操作大概率是虧損的。
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